01这十年,是支撑地灾防治“突出特色增亮点”的十年坚持以“科技防灾减灾,服务民生福祉”宗旨为引领,建成全省地质灾害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我国东南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中心,积极服务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和体系建设,为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科技支撑。
冲锋在前,争当生命安全守护者。作为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龙头”队伍,扎根一线,在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监测预警、调查排查、综合治理等方面冲锋在前。累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2500余人次,排查巡查地灾隐患点4557处,处置地灾点460余处,保障近4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苏迪罗”“尼伯特”台风暴雨、宁化、清流“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三明极端强降雨等异常气候导致的群发性地灾、“5·8”泰宁特大型泥石流和永安洪田滑坡等福建省内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技术支撑工作中展现担当作为,相关政府及其部门致信感谢。其中安溪县芦田镇和寿宁县武曲镇2处滑坡险情因预警及时、避让有效,提名入围“2021年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评选”。
研精覃思,打造科技防灾硬实力。作为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科研创新“排头兵”,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开展大量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累计承担科研课题40余项,开设自主研究和开放课题40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19年“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两个科技创新平台进入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序列,全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创新成果亮点纷呈:自主研发的“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在省内外700余处地灾点安装应用,先后34次成功预警,协助各地相关部门及时转移撤离398人次;“加筋土与微型桩新型边坡组合支挡体系关键技术”应用于省内多个公路建设项目,创造经济效益超1.9亿元,节约工程造价近1500万元,获得2019年度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定向钻敷管疏排边坡地下水”专利技术经安溪、清流等地多处大中型滑坡实地验证,有效降低地下水位,提高边坡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几率,节约滑坡治理、异地搬迁等相关费用超过5.27亿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竭诚服务,磨炼基层防灾软实力。作为我省地质灾害科普宣传的“先锋营”,坚持目标导向,紧扣时代脉搏,践行守正创新,不断推动科普事业横向拓宽、纵深发展。近年来共组织、参与各类科普活动、技术培训、应急演练等56场,惠及基层民众超过160万人次;创新推出福建省首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主题微电影《守护》,拍摄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科普短视频、系列教学视频、小动画,研发少儿动手实验等亮点成果。创立“地灾群测群防知识进村入户宣传活动”“重点实验室开放日”等特色品牌,稳步提升基层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在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及相关重大示范活动中,省工勘院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表彰;防灾减灾志愿服务队“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及科普宣传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2022年度省直机关“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树立品牌、做实做强”的思路,发扬“质量至上”优良传统,积极开拓市场,强化服务重点建设项目水平,全面增强服务新福建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强技能重使命,夯实重点建设项目服务影响力。大力开展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地质技术服务,承接大量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勘察任务,如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码头工程勘察、福州港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10号泊位工程勘察、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岩土工程勘察、福鼎市内湾大道岩土工程勘察、福建省儿童医院(区域儿童医学中心)项目等。其中厦门新会展中心项目,钻孔数达1192个,勘察规模亦为近年来地矿系统之最。积极承接高速公路项目,如国高网沙厦高速公路延伸线武夷新区至沙县高速工程地质勘察等线路工程项目,打造高质量样板工程。踊跃投身市政民生工程,保质保量完成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工程第1标段福州火车站-帝封江站,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主动对接上海隧道公司,承接福州地铁四号线1标段基岩、孤石爆破钻孔项目,成为我省首家水上实行爆破钻孔施工的地勘单位。
强举措抓落实,稳固“质量诚信”地质工程勘察品牌。坚持“质量立院,诚信取胜”原则,厚植品牌质量理念,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密切追踪国家、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与中字头的国企建立合作关系,服务于中铁上海局、上海隧道股份、中铁八局、中电建等大型国企单位。获国家优质工程奖2个,获福建省及省外勘察设计协会评选的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4个,连续15年获得“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4次获得“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以高质量的技术
省工勘院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聚生态地质工作,扬三光荣精气神,为人民群众服务,助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理念,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增添一抹绿色底色。
强优势重开发,服务开发利用绿色地质资源。主动发挥二水水文地质技术优势,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福州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福建省浅层地温能开发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及福建省广义地质及生态地质项目“福州地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武平县地热资源重点靶区地热资源调查”等。在闽清、福清以及永定箭滩、连江贵安和永泰葛岭等地热资源异常区或空白区开展地热调查、勘查、摸清地热分布,为当地节能减排、生态资源开发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成功钻探武夷山地区第一口最深地热井,井深1500多米,每日出水量432吨,孔口水温39度,为武夷山温泉度假带来新的商机。凭借丰富的资源勘查经验,在开发利用绿色地质资源方面成果斐然,获得各级政府和行业高度赞扬和认可。
强共识重生态,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参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复治理,累积承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6个,其中全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1个,全省首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1个,全省首个EPC项目1个,累积治理面积约10721亩。承担的大田县银锭岬、马头岬与崩额前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集中连片解决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全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新样板,项目被评为全省精品工程。持续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圆满完成《泉州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永春县天湖山)施工图设计》编制任务,成功将闽江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经验复制推广至福建省第二大河流九龙江流域。
强规范重指导,服务政府管理。承担《福建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服务省政府、省自然资源厅,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承担《全省 1: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技术指导工作,牵头编制 《1: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福建省实施说明》,为项目谋划路线部署、统一工作方法,推进全盘工作有序开展,助力我省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获得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来信致谢。积极介入闽江引水工程项目,实施“一闸三线”工程土建四标隧道工程水工环调查评价服务工作,确保此重点项目顺利施工、供水。编制《福建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指南》,承担“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福建省部分)地下水监测站点土建工程项目”,建成52个地下水监测站点,开展“福建省地下水自动化监测点建设项目”,建成31个地下水监测站点,完成中央水污染防治(地下水)项目储备库重点项目“新罗区、连城县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专项报告和“福建省地下水位管控指标确定”项目,为我省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专业地质技术支撑。参加“福州市地下水保护规划”项目,负责完成“福州市1:5万水文地质调查”子项目,编绘全市水文地质图等基础性图件,为福州市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规划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总体项目成果获得“2022年福建省水利科技奖二等奖”。
省工勘院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特别是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主动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组织实施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农业地质、规划勘测等各类服务,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重法则寻突破,服务农业地质。发挥地质专业技术优势,加强与涉农部门沟通联系,开展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服务“三农”、支持“三农”的地质项目,承担并完成柘荣、清流等县(市、区)的1:5万农业地质调查工作,调查面积近250平方千米,获得耕地土壤高质量测试指标,摸清了当地富硒、富锌等优质耕地资源为农村土地高效利用、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和绿色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全省唯一先行负责土壤“三普”剖面采样,同时也负责表层采样的单位,率先完成浦城县土壤“三普”试点项目外业调查采样工作,涉及乡镇面积3374.7平方公里,并通过省级实地质控验收。
强帮扶结对子,服务缺水乡村抗旱找水。深入乡村一线践行水文地质服务,实施光泽坪山矿区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质勘探项目,打出的矿泉水井深278.66米,日出水量达319吨,为贫困山区脱贫助力攻坚。承担的福州高新区南屿镇应急供水井施工项目,5口供水井日总涌水量4500多吨,解决了3万多人的应急供水难题。主动对接局“服务民生饮水造福示范工程”,在上杭、武平等县市缺水乡镇实施饮水造福地质工程成效显著,近年来为闽西革命老区抗旱找水打井140多口,合计日出水量高达5万吨,解决了40万人的应急供水难题,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获赠多面锦旗和感谢信。
强意识重对接,服务新农村建设。开展闽清县三溪乡上洋村地质文化村资源调查项目,为把上洋村打造成福建省地质文化特色村提供坚实有力技术支撑。积极承接项目涉及乡村公路、文化工程建设、乡镇生活用水及污水排放管网等民生工程,服务古田工人文化活动中心、罗源引用水源地堤坝加固工程,泉州市区及城乡结合部12条内沟内河整治等乡村重点基础设施。参与乡村管网改造、公厕改造、街道立面改造、村委会办公楼设计等建筑设计项目,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强布局重规划,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承揽南平晋江市、延平区、涵江区、宁化县等地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等地项目,为地方不动产权籍管理提供翔实数据基础。参与倾斜三维摄影测量新技术的生产研究,服务矿山生态整治快速应急测量等,实现危险区域无人机测量。开发“数字乡村”管理平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试验,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参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指南编制工作、开展多个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将乐县万安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项目纳入全省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完成两个省级村庄规划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并承接长乐、闽清、清流、晋江、将乐、上杭等地近百个村庄规划项目,为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千帆竞发,浪潮奔涌向前。新时代的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人,以“敢打敢拼、勇争第一”的工作激情,继续“加速度、提亮度、升温度”,朝着“强院改革创新发展”的“新高度”,全力打造出一支“综合实力强、专业技术精湛、设备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勘“劲旅”,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