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概况 业务范围 大学习栏目 新闻动态 成果展示 联系我们 重点实验室
联系我们
 
 
资讯分类
 
 
 
 
 
 
 
 
 
 
 
  首页 > 工作动态
在地灾防治中守初心担使命
 
 
作者:陈伦锋   来源:   时间:2019-08-05   人气:748次

福建省地质环境复杂,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省份。特别是今年6月进入汛期后,三明、南平等地受多轮强降雨的影响,导致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在地灾防治第一线,在省委省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地矿局及局地环处等部门的指导下,地灾应急队伍24小时随时保持在岗在位,凭借人才和技术优势,勇担“急难险重”地灾防治任务,奏响了一曲守初心、担使命的时代凯歌。

截止7月31日记者发稿时,全院出动技术人员413人次,核查106处地质灾害点,发挥全省地灾防治主力军作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三明等市县自然资源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

应急防灾,24小时守卫群众安全

6月9日,福建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对南平、三明等地发出预警,该院副院长、总工程师、自然资源部丘陵山地地灾防治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柳侃受省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委派,作为省级专家赴南平等地督导防灾工作。10日上午刚回福州,又接到三明市强降雨灾情多发消息,立即带领我院地灾应急队伍马不停蹄于当天中午就赶到三明市,在三元区、梅列区等地及时开展应急处置。

三明地区灾情特别严重,大型滑坡、泥石流就有七八个,小的数不清,直接威胁到当地群众的安全。在局地环处陈福龙处长的带领下,地灾防治技术骨干深入现场,冒雨赶到各个灾点,进行实地查看、现场调查,研判处置方法,特别是“群众是否撤离、什么时候撤离”等重大事项,及时提供指导意见。连续降雨天气,地灾防治技术骨干精神上始终保持高度紧张,随时观察各个地灾点变形情况,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还在查看地灾点监测数据资料,次日又要早起,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领导报告地灾点的发展情况。

在三明市梅列区巡查中,地灾防治技术骨干赖鹏晖等人发现梅列区紫莲桥北侧后山受暴雨影响,近山脊后缘明显下错,潜在滑体方量约10万立方米,一旦失稳下滑,将堆塞坡脚溪沟、阻塞正常行洪,引发山洪泥石流,严重威胁坡脚高岩新村、三明市委及周边居民的安全,威胁人数达450人,构成重大滑坡险情。在局地环处的指导下,该院地灾防治技术骨干迅速参加应急响应,开展应急调查,编制完成应急调查报告、技术应急处置方案和应急监测方案,划定威胁范围,指导地方科学组织安排紧急避险转移,安装远程自动化监测设备,全天候监测排查险情。

在防灾过程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局地环处陈福龙处长、柳侃副院长一行连夜深入松溪县地质灾害现场参与抢险。7月9日,受省防指委派,陈福龙处长、柳侃副院长一行4人下午到达松溪县,马上与当地自然资源部门接洽,了解各乡镇灾情,会商防灾部署。晚上十点多,当得知茶平乡铁岭村存在山体塌方险情,威胁下游官路村群众安危,他们急忙奔赴现场。赶到灾点时已是十一点多了,他们冒着二次塌方的危险踏勘滑坡险情。由于现场灾情的不确定性,柳侃副院长一行坚守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半夜两点多,及时安全转移铁岭村和下游官路村受威胁的30余名群众,现场通宵值守直到天亮险情缓解,他们才得以短暂休息。7月10日上午9点,又接到松溪县溪东乡竹洋村滑坡灾情报告,他们一行直接从铁岭村出发,赶往50多公里外的竹洋村,由于沿途有15处塌方,汽车无法通行,为了解实地数据,他们让熟悉当地情况的村民用摩托车载他们上山,进入地灾点现场勘查后,在竹洋村与乡村干部共同制定应急方案。并再三叮嘱当地干部和群众: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比较明显的滞后效应,强降雨过后是地灾高发期,转移出来的群众回迁时,一定要检查居住房屋周边安全才能回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科技攻关,发挥地灾防治主力军作用

作为国家级的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为提高实验室地灾应急能力,加强地灾防治科研攻关,近两年来重点致力于研发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设备。

恰逢这个汛期三明地灾点多且严重,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现有裂缝位移监测仪器没有自动远程预警功能,需要在现场安全区域搭建帐篷,安排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定时人工读数,没办法实时获取数据,且应急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郭云峰副总工临危受命,带领实验室监测预警团队加班加点,将还在研发和试运行阶段的地表位移远程自动监测预警设备提前上线,及时赶制出17套设备用于三明地灾点监测,亲赴现场安装调试设备。

实验室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工作是由物探组承担,虽然物探组技术人员物理学基础比较扎实,但对电子信息技术比较陌生,参与研发工作后,积极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不断提高监测设备研发与预警信息技术开发能力。比如郑宗槟同志刚入职时没接触过单片机、软件开发等技术,经过两年的努力学习,成功开发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的短信预警模块,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阈值时,系统第一时间向地灾点相关人员发送预警短信,实现了地灾监测由“人工”向“智能”转变,解决了遇到地灾隐患沟通不及时、信息覆盖面不全面等问题,极大提高地灾应急指挥水平。此设备专门针对福建台风暴雨型、坡面型、浅表层滑坡地质灾害特征所研发,亮点在于是从地灾形成的机理来做监测,从而预判地质灾害,提前预警。

7月10日,重点实验室针对三明市三元区新亭路坡面局部滑塌,坡顶房前地坪明显开裂下错,地灾防治技术骨干立即安装两套自主研发远程自动化监测设备,显示滑坡出现较大变形,而且变形在加速。当天上午,驻守在现场的应急人员及时将情况向主管领导报告,并赶到现场协助当地有关部门指挥部署人员撤离。7月21日晚,新一轮强降雨中,滑坡再次出现加速变形,自动化监测设备发出预警,应急人员及时通知自然资源局,紧急撤离160多人。经事后核实,两次预警的监测数据与实际相符。过去地方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区域气象预警提前进行人员撤离,存在盲目性,出现老百姓不愿意配合情况。该院自主研发远程自动化监测设备在本次应急中的应用,根据实时监测数据提供指导意见,老百姓均积极配合撤离工作。从现场安装监测设备和参与部署人员撤离的过程中,地灾防治技术骨干能感受到老百姓的充分信任,也受到当地政府的信赖和好评。

全力保障,团结奋战践行初心使命

为落实省委书记于伟国、省长唐登杰关于做好汛期地灾防治的批示和李德金副省长的指示精神,在省地矿局党组的领导下,该院党员领导干部和地灾防治专家,由院长卢贤锥主动带头对接三明等市自然资源局,在人财物方面全力提供保障,带领专业骨干做好地灾防治和应急排查工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地灾险情发生后,地灾应急队伍几乎全体干部职工都战斗在地灾防治第一线,为让一线应急人员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后勤保障也投入了大量工作。实验室驾驶员章寄平同志主动承担地灾应急现场后勤工作,确保大家在救灾时有饭吃有水喝,保障参与地灾排查人员的生活必需,并协助安装监测设备。地表位移自动监测预警设备的支架钢钎无法带上动车,他主动在现场帮忙加工安装,架支架做基座。地灾应急后勤保障组在第一时间补充购置灾情现场所需各种应急材料,火速送往所需地点;每天按局里要求统计上报我院参加应急防灾人员情况。院部有关科室也积极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前方地灾防治有序顺利,才有当前应急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地灾防治一线彰显地质队员本色”。面对福建台风汛期等实际情况,该院地灾防治技术骨干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主题教育内容,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主动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切实肩负起全省地灾防治主力军的神圣使命。

 
关闭
 



政府网站: 国土资源系统网站: 全国地勘系统网站: 局属各单位网站:
 

Copyright@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4041168号  地址:福州市杨桥西路145号
 邮编:350003       Email:fjdky@163.com         传真:0591-83710326   87380803 

 公益域名: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公益